孟繁智学长个人介绍
永利官网,男,2015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
曾任北语模联副秘书长兼学术总监
后保研至永利官网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
现就职于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
Q5:您能简单分享一下工作的日常和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吗?
学长建议
我从事国际新闻编辑的相关工作,主要是处理驻站记者提供的资料,幕后负责文案撰写,编辑等。偶尔也会进行对于背景片等内容的策划;
Q6:我们注意到您还积极参加模联等课外活动,为更好地促进员工专业课程学习和就业,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给大家吗?
学长建议
我从高中阶段开始接触模联,本科期间继续参与模联组织,研究生时期也偶尔参加模联活动,时间比较久。我的感受是,模联锻炼的调研能力、交流辩论能力、外语能力对个人发展是有益的,但与此同时,我建议不要认为通过开一次或几次会就一定能在某个议题或方向上产生比较深的认识。模联作为一个兴趣导向的学术社团,会聚集纯粹体验活动氛围的人,会场经验丰富、但相对更熟悉游说协商技巧的人,以及有专业知识基础,并且还致力于在此领域继续研究的人,等等。所以其实在相对专业的范畴内进行议题研究的参与者的比例可能不会特别高。因此,我认为能够把模联培养的这种调研、表达能力与学习、就业相结合,更多是个努力的结果。
Q7:您认为从员工到工作者这样一个身份上的转变需要我们做哪些努力和准备呢?
学长建议
NO.1我的建议是工作上继续保持"认学"的态度。尤其是在刚入职的时候,我们可能尚未对工作形成准确的认知,但在实践层面,对于被安排学习的职业技能,或是自主吸取前辈、同事经验技巧等等需要学习的东西,认真、努力地学习、掌握是第一要务。
NO.2心态上,我觉得更多的是要以自己为本。首先是及时、认真地完成手头的工作。这既是对工作单位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第一步。其次是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融入所在的工作群体。从我本人的个性来讲,我是一个相对不热衷于社交的人,如果真的接受一份社交时间长、办公社交范围广的大厂的工作,我可能反而会不适应。所以我认为根据自己需要融入的目标群体可以对心态做一些调整方面的提前准备。这些大家在岗前实习和试用期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了解。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更是一个摸索和不断体会的过程,所以需要你在实际接触的过程中进行不断调整。特别是要在掌握工作技巧后培养工作信心,从而保证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舒适度,让自己的压力不要过大,后续的升职或回高校深造等规划时也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Q8:我们应该怎样突破信息壁垒,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呢?
学长建议
NO.1就拓宽信息面这一点说,我从客观上了解到自己不少同学、朋友的去向后感觉到,与北语相关的人脉实际上是十分广泛的,这里面有已经在优秀单位就职多年的学长学姐,也有与北语有着不同程度交集的老师们。我们可以多多地去联系。这种联系譬如询问负责就业事宜的老师,找到定向岗位的毕业生等等。
NO.2此外,在本科阶段,大家要敢于去尝试不同领域、不同侧面的工作,不管是抓住学院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还是勇于自主寻找机会,不管是大型国际活动的组织、后勤工作还是为专业机构提供研究帮助,这都是值得总结的有益经验。另外,不要被"以兴趣为导向"拖累,主观臆断地拒绝了一些实际上很好的机会。
NO.3譬如我曾参与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实习,我在乍一听时很自然地认为工作期间势必需要经济学基础,并因为自己数理方面的弱势和不感兴趣产生抵触情绪。但接触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产业研究已经有专家负责,自己要做的事情反而和本专业强相关,比如和使馆对接,甚至体会了一次陪同翻译的感受。
NO.4我觉得在考虑"复合"、发散兴趣时,要合理认识自己的能力,找到兴趣和能力的平衡点。兴趣支撑自己去了解一样事物,但还要评估兴趣能否支撑自己做好相关工作。无论是跨考、培养复合能力还是跨专业找工作,我们都要思考自己对于其他专门学习该专业的人士有何竞争力,是否能形成优势区间,在决定尝试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筛选的过程。